研究表明迷幻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能取决于受体位置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受体位置可能是致幻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这些致幻药物可能通过快速重建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来治疗精神疾病。该团队使用分子和遗传技术的工作表明,与神经元内部的5-羟色胺(血清素)2A受体(5-HT2ARs)结合可促进新连接的生长,但与神经细胞表面的相同受体结合则不会。

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指导发现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其他疾病的新药的努力,资深作者、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医学副教授兼该研究所所长DavidE.Olson博士建议道。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迷幻药和神经治疗学。奥尔森及其同事在Science上报告了他们的工作“迷幻剂通过激活细胞内5-HT2A受体促进神经可塑性”,“这项工作强调了位置偏差在5-HT2AR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将细胞内5-HT2ARs确定为治疗靶点,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可能性,即血清素可能不是皮质中细胞内5-HT2ARs的内源性配体。”

LSD(麦角酸二乙胺)、MDMA(3,4-亚甲二氧基-N-甲基苯丙胺)和裸盖菇素等药物显示出治疗各种以神经连接丧失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的潜在前景。“皮质中树突棘密度的降低是几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标志,”作者解释说,“并且已经假设促进皮质神经元生长的能力是迷幻剂快速和持续治疗效果的基础。”

在实验室研究中,只需服用一剂这些药物即可导致神经细胞快速生长出新的树突(分支),并在这些树突上形成新的刺。奥尔森称这组化合物为致幻剂,因为它们具有再生和重塑大脑连接的能力。作者指出,这种快速活性似乎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药物不同,后者需要长期给药。“一类被称为致幻剂的治疗性化合物与SSRI的区别在于它们在单次给药后能够对结构可塑性和行为产生快速和持续的影响,”作者说。

奥尔森和其他实验室的早期工作表明,迷幻药通过与5-羟色胺2A受体结合起作用。但是其他与相同受体结合的药物,包括血清素,则没有相同的生长效果。有趣的是,该团队指出,“与迷幻药不同,血清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可防止它通过被动扩散跨膜进入细胞。”血清素本身是极性的,这意味着它能很好地溶解在水中,但不容易穿过细胞周围的脂质膜。另一方面,迷幻药的极性要小得多,很容易进入细胞内部。“因此,我们推断另一种形式的功能选择性,称为位置偏差,可以解释血清素和迷幻剂引起的细胞信号传导的差异。”

对于新报告的研究,Olsen与Olson实验室的研究生MaxemilianoVargas及其同事进行了化学处理药物实验,并使用转运蛋白使化合物更容易或更难穿过细胞膜。该团队的工作发现,化合物的促生长能力与穿过细胞膜的能力相关。

药物受体通常被认为位于细胞膜上,面向外。但研究人员发现,在神经细胞中,血清素2A受体集中在细胞内部,主要集中在高尔基体结构周围,部分受体位于细胞表面。同一类的其他类型的信号受体在表面上。

奥尔森说,结果表明这些药物的作用方式存在位置偏差。当5-羟色胺2A受体在细胞内时与其在细胞外触发时产生不同的效果。“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受体如何促进可塑性,并让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好的药物,”奥尔森评论道。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我们的结果表明,膜通透性对于配体激活皮质神经元中的5-HT2ARs至关重要……”。然而,他们承认,“……我们的实验没有区分细胞内信号或迷幻药作为药理学伴侣的可能性。”正如他们进一步指出的那样,